如折凳般的KAC PDW入手
WE目前應該是GBB廠商中 槍款最多的 而且不僅止於M4的衍生型
SCAR T91 PDW都是近期的新秀 誘人的價格 不俗的外觀 也殺了不少槍友的小朋友們
在阿陸仔電槍來襲時 一度失心瘋的收了不少 不過後來發現 大多掛牆居多 除了大小外型不一外
打起來就一樣是BB彈噴出器 都差不多 也慢慢冷卻了之後 卯起來在年前拋出了三把
平常最愛玩的還是BLOW BACK手槍 這才有FU
這一年多的GBB風潮 又引起興致 畢竟要擬真 後座力感 換但夾的感覺 這才是我心中完美的玩具(跳殼就免了 我想應該成本會非常高)
不同的槍型 有著如實槍般不同的設計 不同的後座力感
原來想敗入SCAR 實在非常超值 不過外觀個人無法接受 ....實在太怪異啦(個人還是喜歡傳統構型的)
就在年前 殺出了 KAC PDW
....................................................................廢話區分格線
最早 對此槍並無太多的感覺 就是另一把 類M4 的槍
VFC D-BOY都有電槍的版本 倒是入手之前 又逛了網頁 了解一下此槍的來龍去脈 發現 實在滿優的(新時代武器的光頭勸敗功力一流)
簡單的來說
如PDW般的二線人員使用的武器 輕巧 緊致
卻有著比突擊步槍更強的威力(以5.56的武器來說)
這樣的東西 還有什麼缺點嘛 (實槍來說 彈藥補給是個粉大的問題 但玩具槍就沒這問題啦)
因此就這樣觀望了一陣 終於有槍友拋售...感謝呀(要精打細算一下)
開箱就省啦 大概是像WA學習 就紙板打上型號
入手的第一個感覺 挖 好小 外觀看起來如M4般 但實際卻是小一號
當然GBB敗入的另一個原因 但夾通用性 PDW還一次付兩個 真的......
由於個人射擊習慣都是單發為主 因此塑料但夾其實打起來還可以接受
買了後就直接給他改下去 8吋管還是比較順眼 PDW就是要小呀 內管僅有24cm
雖然批評不斷 但we的改進 個人是看得到的 自第一代m4入手 外觀的大幅越進 我絕得有85分啦 刻字也是成本 就先放著吧
左面 一樣有但夾釋放 方便操作 kac樣式的阪機護弓 隨槍附贈的快拆扣環
握把也是尼龍纖維材質的 洞洞握把款式 一直找不到kac的徽章 只好用we充數一下...後折托定位也滿確實的
右面 也有選擇鈕 另有固定差銷的擋片
有模有樣的瓦斯導桿
小菊花火帽 質感不賴喔 而且內管還可延長至槍口處 通用m4的消音管
一小段的洞洞管 跟握把有呼應的效果 洞洞太多 個人就無法接受嚕
殺傷力也滿大的一點 由於此槍的構造 WE黃銅管有往下降 反而有不錯的視覺效果 好像正要上彈的子彈 真漂亮
大部分解
外觀看起來像M4的操作感 但內部卻完全不同呢 如同SCAR的短衝程覆進系統 加上輕量化的槍機
打起來不同於M4的後座感 屬於輕快的覆進 加上槍身輕(2.3公斤) 反而比SCAR明顯
經考量之後 還是交給TNT.APS-X神手處理 之前有用過S牌的HOP調整環 雖然彈道有好一些 不過根本的上彈問題 還是無法解決 有時加減來個卡彈
雖然GBB比電槍容易戰場上處理 不過一把下場的槍還是希望能順暢 調整後的效能 已有槍友PO出了 有用過的都說棒
此槍也依我要求改裝成 初速0.2/100 因為想要當作CQB武器 或是狙擊手的副武器 大部分都是近距離的場合 想看看低出速下APS-X系統的表現
槍托摺疊後 馬上體積變一半 收入背包還有粉多空間 當天領槍時也是隨手就可放入公事包中 果然是PMC的最愛
配上精巧的aimpoint T1 及消音管 一樣粉威
跟十吋的M4 COB比較 槍托縮到最短 才跟PDW一樣
PDW少了M4的緩衝桿 槍托一折 馬上變成如MP5K一般的大小
剛好本周槍隊有聯誼的活動 正好下場試試這把騎士短劍的威力如何 屆時在來跟各位報告嚕
...............................................................................
已經連續三周使用PDW下場活動 雖然初速已降到0.2/100 但為求彈道穩定 還是用0.3的但 彈道表現不錯
雖然可隨意開連發 不過但量相對少的情況下 還是用單發射擊 需要壓制或是火力時在更換即可
PDW小巧的槍身 出槍角度更加刁鑽 已有好幾個確實擊殺紀錄 不過若與電槍為敵 前提還是需要在敵人沒發現前摸到射程內
總評 操作如M4無障礙 摺疊後卻有MP5K的短小 射程卻如標準步槍一樣 好槍一把
- Mar 20 Sat 2010 00:22
如折凳般的KAC PDW入手 4/17更新使用心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